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2022年,国家线367分。但我们仍以为会有光明的未来。

时间:03-14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33

2022年,国家线367分。但我们仍以为会有光明的未来。

◼️ 事实是这样的。财经博主说,2022年全球经济的主题是加息、通货膨胀式的“危机感”,是大疫之后的市场下行与民生问题持续加剧;而2023年至今的关键词则是“恢复”,无论是利率下调,还是进出口贸易量的不断增长,各国货币的贬值程度也有所减缓。世界经济形势似乎正在趋于稳定,甚至出现小范围的回暖,但对于每一位处于时代浪潮中的人来说,所有的平稳、回暖、向好,似乎都不足以解释工作越来越疲惫、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好的机会越来越少的无力感。◼️昨天文学大类国家线公布,365分,较去年又涨出了2分。一是大部分的考研博主、机构纷纷乍舌打脸(包括我自己也不例外),二是突然翻看到2022年时的国家线才惊讶地发现,今年只不过是去年微降后的小小回弹,势头竟还没有当时的367分来得猛烈。◼️ 22年春天时,367分的总分与56分的英语虽然夸张到离谱,创下文学大类新高,某些985院校甚至开始以英语科目分数必须超过80+才能够进入复试卡出去一批400余分的考生,也因此在社交媒体中被连连声讨。但对于处于新传学科中心的人来说,好像也就在抱怨后自然地接受了,调剂也好、二战也罢,367分固然让众人吃惊,却似乎不足击垮诸多备考者的精神:那时的我们总觉得还有可能,总感觉不过是一次高分的意外,第二年,我们仍然有机会。◼️ 直到发现2022年经济形势持续走低,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大城市的格子间;直到“小镇做题家”与“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在社交媒体中爆火,普通人对自身命运的洞察越发犀利乃至充满自嘲:打工人、鼠鼠、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直到吹捧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张雪峰在短视频平台中吸粉百万;直到年轻人在“上班、上学、上进中选择了上香”;直到比起努力,我们更相信“出生就在罗马”的运气;直到普通人想要逃离轨道,奔向旷野,却发现自己的口袋空空如也;直到那句“有勇气的人先看世界”变成“有钱的人拥有世界”;直到2023年,社交媒体中唱衰新闻、唱衰新传的呼声四起;直到考公的人数超过考研人数30万。◼️ 回头看,2022年,367分(英语56分)的国家线像是为那年的春天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霭,但大部分人都相信,次日的清晨收露时分,雾霭散去,又是春光好时节。而现在,365分(英语55分)的国家线,好像制造出了比以往多得多的焦虑与彷徨。它不仅意味着年轻人在社会现实中的无助,更代表着新传人在大量的理想化光环下,一面被外界误读、一面又无法与分数和解的矛盾。Never Give Up?No!!! IGive Up!!!为什么分数低了☄︎反而更迷茫了☄︎@TuTouSuo ™️文学大类国家线365分。惊雷一般地在各个考研群里炸出一条深邃而不可见的裂隙。一面是惊呼、错愕,一面是希望的彻底消失造成的悲伤与失望。各个社交平台中的新传考生从最开始的愤怒到发笑,再到大呼“新传终于癫了”,由此创造出一段「已读乱回」式的文案:精神状态尚未可知,但疯与不疯,往往就只在突如其来上涨的2分国家线中——比起2023年,2024年的考研国家线文科大类小涨2分,却仍然一骑绝尘甩开了其他理工科、农学的分数线。同时 也创造出「新传400不上岸,农学200有书读」的奇异对仗花句:谁也没想到,两个看似无论如何挨不上边(别说,罗杰斯研究的就是农产品创新普及)的学科,竟在考研国家线的赛道上打上了照面,后者还杀了个前者片甲不留。不过,365分并不是文学国家线的最高记录,2022年的367分甚至还比现在又高出2分出去,A区英语线也卡在了56分,而非一以贯之的55分。若是取个三年的国家线平均数,2024年的分数也只是正好卡在了不上不下的位置,却制造出较前两年更为汹涌的舆论浪潮、更激烈的情绪震动以及更迷茫、更焦虑的惴惴不安。涂尔干在谈到社会机制问题时颠覆了传统社会学观点,认为现代社会并非简单地由个人及其契约所组成,恰恰相反,社会机制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永远存在”,个人的进入与消逝无法对其产生具体的影响,反而会受到来自于社会结构与机制运作的影响。因此,个人的问题本质上是社会的问题,必须通过“超个人”的因素加以解释。依循这样的思考路径,便应该回到更宏大的、抽象的社会结构层面对这些现象加以分析并写下注脚,例如学历贬值问题、市场就业情况、经济发展环境、意志与信仰的缺失、成功与失败的绝对分界、效率与数字的衡量方式、理性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强行分野、犬儒式的生活体验、互联网的媒介化愤怒等等都能够将年轻人的痛苦、迷惘精准地剖析开来并施以共情般的哀叹,愤慨于时代命运之下的无奈与妥协。与想象中众人沮丧、彷徨的核心原因有所不同的是,那令人感到担忧的并不只在于经济、市场或研究生学历的价值被不断稀释——更不用说本科生的文凭含金量。而是一种对于“失败的恐惧”与“试错机会持续减少的茫然”。这些情绪如同紧紧攥住心脏生长的藤条,用焦虑、担忧和任何能够想象到的消极情绪,使年轻人一天也无法放松地活着。在我与一位同龄人的聊天中,他向我袒露了这样一句话:“说实话,在读大学的时候,我经常四处游荡,虽然还是没有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我的确对未来没那么害怕。”十年前,乃至五年前,年轻人同样时常陷入虚无主义的困境,但也拥有可能获得的机会。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潘晓来信”中叩问“年轻人的路呵,为什么越走越窄”。看似与今日情况相同,实际上时代的境况也很难同日而语——前者仍有大量尚未分配的社会资源,后者在庙里上香的年轻人最终的梦想大多也只是成为某个大厂里自愿加班的螺丝钉。将近三十年过去,若如今《中国青年》再次发起“潘晓之问”,或许年轻人已不再去追问、寻求一个“人生的意义”,我们将更直白、更现实地问道:“它会让我变得成功吗?”如果社会流动的空间越发局促,对失败者的耐心越发稀薄,便意味着这台机器的运作速度正逐渐消弭一个人实现理想与自我价值所需的时间。它很少允许错误,很少包容失误,拒绝非物质的期待,厌弃无法计量的结果。它的目标是将人转化为一张简历、一纸文凭,甚至只是短短的几行字:“曾任职于… ”“毕业于C9,在校期间绩点…”2020年年初,内卷的概念铺天盖地地蔓延开来,像被围困在“996”工作制度中的劳动者突然揭开了头顶的天花板,最终发现自己竟端坐在一个凤梨罐头里任人摆弄。随后的几年时间中,“躺平”“摆烂”“发疯”“精神内耗”“00后整顿职场”“全职儿女”“回家养老”“鼠鼠文学”“孔乙己文学”等关键词层出不穷,本质上都无法摆脱对社会竞争与生活压力的焦虑——在“工作-消费-工作”的生产循环中,好文凭、好工作、好生活、好名声、好地位被捆绑在一起,考试制度搭建起一套完美的人才筛选机制,漂亮的简历上很难没有一所看起来不错的院校加以傍身,继而进入社会生产流程,用一个硕士生的头衔换作为应届本科生难以得到的offer。也就是说,如今的一场考试从来不是“没关系,只是一场考试而已”,它代表的是很多人孤注一掷后的落榜,是对未来期待的落空,是不被社会所承认的失望与迷茫。现代社会不允许任何接受一场失败,因为只有获得所谓的「成功」,才能够进入到机械化的生活体系中成为那颗螺丝钉,才能够成为商业生产逻辑中的劳动者和消费者。如果所有人都接受失败,接受躺平,拒绝鸡娃,那么这台机器就会停滞,它将失去燃油与产品。屡败屡战的人奔跑在每一条快速流动赛道上,即使她们/他们告诉自己“失败不可怕”,也一定会接着下一句“我还能继续努力”。不敢休息、不想休息,像是一个上了发条的陀螺,要永不停止地努力、努力、再努力。这样一来,365分卡掉的大多数人都鲜少有喘息的空间,她们/他们要快速地振作精神,奔赴下一条赛道,甚至都来不及安抚情绪、擦干眼泪。因为再晚一步,就又会落于人后。2022年,文科大类国家线367分。但我们仍然以为大家仍然能够拥有光明的未来。2024年,文科大类国家线365分。在短暂的发疯、痛骂、哭泣之后的第二天,大多数人已开始迈向新的征程,只是这一次,光明也好、灰暗也罢,也许没人再去设想自己的未来,我们不过是恍惚间明白:在现在的社会中,不要停下、也不能停下。Sometimes/I don't have choice.◼️ 所以我们要不要考新传?️ / TuTouSuo Monsters /“现在站在这里,不是我选不选,是我没得选。”在大部分理工科学生眼里,新传是不需要学习数学的“低门槛学科”,跨考的成本相比于其他科目更具有性价比。对于文科专业的许多学生而言,新传是既有选择下的上佳选项:就业范围广、拥有实践技能、不考数学、属于文科大类、C9院校硕士点多、北上广就业机会多、互联网发展前景好、实用性强。没错,相比于汉语言文学、社会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图书情报管理、语言类(英语/日语或其他小语种)等文科分支来说,新闻与传播专业竟然已经是「实用主义」的代表——这似乎与张雪峰老师的判断有着大相径庭的出入。之前我与花花都写过类似新传研究生毕业之后的故事:;,其中涉及互联网大厂、上市私企、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岗位是许多新传研究生的最终选择,同时还有通过考公方式进入体制内拿“铁饭碗”的公务员。就我个人经验来说,同班同学、学妹学弟在上海月入2w、在苏州年薪14w,在某个非常厉害的事业单位(在北京)做公务员、在江苏事业编,从地方报社到新华社,从电视台剪辑师到大厂后期靠广告费过得有滋有味的不在少数。当然,我从不去避讳自己的C9院校背景和周围同学的能力确实优秀的前提,这些是前提也是事实。但重要的是,他们几乎每个人的本科,包括我,都不如研究生的文凭来得有分量。“如果没有这个文凭,hr都不会看我的简历一眼。”“如果没有这个文凭,那场考试我都没有资格报名。”此时,一定会有人跳出来说,那不一定要考新传,考汉语言、考社会学、考其他任何学科同样会有文凭。问题是,其他的文科专业既没有新传这般“实用”,同时也是在「文科大类」中的统一划线,365分,一分不多、一分也不少。距离我考研已经过去了将近7年,7年前,我也是同样迷茫地走向新传,不是来自于某种纯粹的喜欢或者热爱——要是用这样的说辞去美化一个学生的懵懂与焦虑未免太过矫揉造作、过于矫饰——与之相反,它就是简单的一种「不得不选」。本科专业不好就业,不是房地产销售就是不喜欢的语文老师或者坐在办公室里处理琐事的小小职员、街道办的选调生;出国对于我的家庭状况来说更是不用考虑的天方夜谭;而我可能选择的专业又少得如此可怜,唯独新传,它实用、能就业,还属于专业相关的学科范畴里。你大可以说它就是“门槛低”,嘲讽说这不过是不考数学的文科生最后的“救命稻草”,但无论如何,它就是那根“救命稻草”,是很多人站在这个十字路口上某种意义的「最优解」,不是吗?七年后,如果我再看到那个正在苦恼着的自己,我会告诉她:“未来可能不是光明的、一路顺遂的,但这条路一旦踏上,便无需后悔。”*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ꕤ⋆⸝⸝ spring「逃离轨道 奔向旷野」秃头所2025届全程班以实用应试,寻找新的绿洲⸝⸝creat new world⸝⸝「2024届大吉大利复试班 」秃头所和赛博朋友阿弥陀佛|成功上岸「小破所打工人工作时间」每日9:00-21:00在线✧周末及节假日回复有延迟✧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